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建香
电话:010-84967606
传真:010-84967606
邮箱:ljx@cnapsoft.com
地址:北京朝阳区中国铁建广场F座401室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 新闻正文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两学一做”
作者:xiaoyi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表时间:2016/9/14 10:30:43  浏览次数:1233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效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光芒,为我们以战略思维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真谛、抓紧抓实抓好“两学一做”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做出了部署,提供了思想方法指南与行动遵循。

一、“两学一做”是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学与做、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是本,行动是行,本正则行立。“两学一做”就是要正本立行。中国古人讲,“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可见,知与行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这就是说,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基础在于学习,通过认真、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掌握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其立场观点方法,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把握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明白党员的合格标尺,把握做人做事的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和道德底线,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性与行动自觉性,为自觉履行合格党员的行动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但明白党员标准、标尺、底线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做——践行合格党员标准,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因为认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学习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行动上。所以,必须立足学习、以学促做、学用结合,把“两学”的认识成果贯彻落实、渗透并融入做合格党员的自觉实践中,转化为做合格党员的实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切实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一个“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以做合格党员的行动巩固和扩大学习的成果,升华学习内容,实现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做到学做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知行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归根到底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说,“两学一做”统一于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党建实践,统一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新的实践。

二、“两学一做”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可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党、涵盖每一个党支部、每个党员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管理措施,它是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关系到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普通党员拓展、落实于每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实现党内教育全覆盖、不留死角的普遍性抓手,它是面向全体党员,在全党范围内统一进行的,其学习教育的内容、目标、任务与基本要求呈现为普适性原则,全党都必须遵守。但另一方面,我们党是一个有着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拥有87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我们的国情社情党情比较复杂,各个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与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广大党员的情况也丰富多样。从中央到地方,不同领域、行业、部门的党组织又有各自不同的复杂情况,差异性很大。从矛盾的观点来看,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开展“两学一做”必须注意区分不同层次、区分不同对象,重点区分党员和领导干部并提出不同要求,区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部门党组织和党员特点,加强分类指导,进行“精准滴灌”。紧贴基层组织实际,从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本部门党组织的具体实际出发,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矛盾,因地制宜,应时制宜,分类施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找到切实管用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两学一做”,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一刀切,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两学一做”真正落实、落细、落小,更接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地气,使之落地生根。只有多接地气,才能真正落实。从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高度认识和把握“两学一做”,可以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规范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注重创新,讲求实效,进而精准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三、“两学一做”是客观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辩证统一。从客体方面看,人类社会历史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史;从主体方面看,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史。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首先体现了尊重历史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把握历史潮流,应势而谋,应势而为,推进历史进步与发展的实践逻辑思想。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章党规就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蕴含着对社会历史规律认识的新成果新思想。“两学一做”意味着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遵循历史规律,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对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并自觉践行。同时,“两学一做”还体现了发挥主体能动性与创造性、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的主体性思想。它尤其突出历史实践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既要想干、敢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主体责任,要抓紧抓实抓好”。“两学一做”关键在于做,其目的与落脚点是在做合格党员的自觉实践中改变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哲学旨趣。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责任主体,进一步落实好主体责任,抓住主体责任这一“牛鼻子”推动各项工作。只有主体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到位,构建起环环相扣的主体责任体系,层层传递压力,才能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主体活力,以责促行,以责问效,通过主体责任这一有力抓手,诱发落实机制的创新,调动好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使各行为主体履职尽责,工作到位,确保学习教育“抓在平常、融入经常”的要求落到实处细处小处,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严起来、实起来,推动学习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两学一做”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章党规本身就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其中蕴含着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远景、党的性质、宗旨与最高理想等理想性因素。同时,又包含着治国理政的现实性政策、党员的政治规矩与政治纪律、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现实性因素。所以,“两学一做”的做,就是根据理想标准与目标要求,寻找现实差距,弥补短板,改正不足,落实好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不断趋向和接近党的理想目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带着问题学,就是以矛盾思维为指导,紧密联系具体实际,分析矛盾、认识矛盾、研究矛盾,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突破口,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科学方法。只有带着问题学,才能增强党员学习的现实需求感与紧迫感,促使党员学的真、学得深、学得透,掌握思想精髓,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针对问题改,就是要以矛盾方法,分析矛盾、破解矛盾,消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不断进步中趋向理想目标。只有针对问题改,才能倒逼党员从问题入手,在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探寻达至目标的科学方法过程中,找到破解难题的“最优解”,使“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增强其时效性、现实性与创造性,推动改革发展稳定,达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社会功能与使命。西方有句谚语,理想与现实之间有条河,实践就是连接它的桥。所以,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于落实履行合格党员的行动,它是打通理想与现实的通道。

五、“两学一做”是战略性与操作性的辩证统一。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研究、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运用战略思维从“四个全面”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地提出的一项旨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与战略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可见,“两学一做”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赢得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它对于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一言以蔽之,“两学一做”具有战略性,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设计与措施选择。同时,“两学一做”又具有现实操作性,它不仅明确了“学什么、如何学、做什么、如何做”的具体内容、主体责任、适用对象、目的与任务,而且提出了“一个重大任务”、“一个基本要求和一项根本任务”、“四个进一步”、“五个着力解决”、“五个坚持”的具体实践要求,具有现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这就为全党开展“两学一做”提供了切实管用的行动指南与工作遵循,体现了战略性与操作性的辩证统一。